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聯絡電話:(04)-22396843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一、前言 今天大坑風景區是台中市的陽明山,是所有市民共享的後花園,且林相豐富多變化,動植物種類繁多,地質地型構造特殊,不但風景漂亮,農產品更是質優量多。這個頗具特色的生態環境,是大台中民眾運動休憩的好去處,亦是生態環境教育的大教室,值得我們多多親近。(但令人惋惜的是,一般民眾只注意到動植物,鮮少研究雙腳之下的大坑地質構造)。大坑山區是國內少數幾處“惡地地型”之一,相當特殊今天利用本篇與大家談談大坑的地質。 二、形成的遠因 今天大約在一百萬年前的遠古時期,台中地區為大甲溪大肚溪兩河形成的“聯合沖積扇”,長期從雪山山脈沖刷而下的礫石( 圖一 ),堆積成為台中湖盆( 圖二 )。約七十萬年前,車籠埔斷層活動,盆地西側八卦及大肚台地隆起,形成盆地地型,當時大甲溪舊河道為現今的筏仔溪。直到大甲溪的古沖積扇(豐原沖積扇)( 圖三 )堆積高於大肚台地與后里台地的鞍部時,大甲溪恢復西流,下切大甲溪古沖積扇,造成今日大甲溪沿岸的“河階地型”,也造成古台中地區堆積了 45 ∼ 150 公尺高的礫石層,並且河道遍佈,河床佈滿礫石。直至今日,在台中任何地方往下挖,都會挖到一層厚厚的礫石層,由此可證。其後經過 50 ∼ 60 萬年不斷的造山運動,抬舉為今日地體的前身,盆地東側亦不斷升高,形成台中盆地中斷東側的低山丘陵,即今日的大坑頭嵙山層。
三、特殊的地質 今天經過數十萬年來的風化,沖蝕,崩塌,河川侵蝕及切割,更經過兩次的冰河時期(里斯冰期及沃母冰期)的氣象變化,造成今日的特殊地型。大坑地層大致分為三部份:
四、總結 今天大地為一切之母,了解大坑地質的形成原因,便知道為何有今日特殊的地貌,而造就了特殊的生態環境。由於地質的敏感度高,應以高限制低密度,保持自然原貌為原則來開發本區,使之成為中部地區登山健行,戶外教學的重要空間是為市民大眾之幸。
撰稿/王璜璐先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