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市大坑文化協會

聯絡電話:(04)-22396843

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  
 
     
 

一、民德里福德祠

   人們喜歡探索土地公的故事,大坑有許多可愛而饒富野趣的石頭公,人神之間的關係,充滿了人對神的「人情味」,一顆「因緣際會」的石頭,在人們虔誠的膜拜下,因為庇佑農作的豐收與六畜的興旺,而造就了某種契約行為,石頭公有了金身與華服,成了土地公,幾年之後,也和人一般娶妻而有了土地婆,之後,因為人情味的自然流露與對土地公的不捨,又讓土地公夫妻生了土地公子,走在大坑田野,從石頭公、土地公、土地婆、土地公子乃至於福德正神,都可以看出鄉野間的情趣,這些趣味,絕對不是匆匆來去的您,可以體會的。

   民德里福德祠位於松園咖啡的對面,也許您曾經走進松園品嚐五葉松汁,也欣賞了浪漫的樂曲演奏,偶而,您也可以走進民德里福德祠,看看這一處民德里民的信仰中心,過去,這兒是日據時代公廳所在,曾設有簡易國語講習所,許多失學民眾在這兒修習語文教育,而現在,舉凡里內的大小慶典,媽祖出巡,都以這裡為出發點,在來去匆匆的行程中,你可以在這兒駐足,到大坑你不該還留有世俗的心情,到福德祠裡點柱香,如果在初一、十五你還可以到廟裡看看那可愛的土地公子俏皮的模樣。

 

二、大湖巷福德祠

   走在大坑的產業道路上,除了沿路滿山的竹林與果樹外,亦可發現另一多的景象,即是「土地公廟」多,不僅可以驗證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此一諺語的意義,也說明了早期大坑地區以開發農業為主要的經濟生活方式。


   早期先民渡海來台墾荒,大多會立「石」為社來祭拜。通常先民會尋找「靈石」為石主(土地神),在墾墾初期祭拜除有著祈求神祗准予開墾外,也希望其能墾植時能佑在斯土地上人員的平安與五榖豐登外,也有立石為界的含義。在大湖裡,有一座土地公廟石碑上雋刻著「圓墩」,乍看之下,頗讓人有股一探究竟的好奇,經向當地人探訪,才知早期先民到此開墾,是將土地公廟蓋於一近似圓形的土丘上,狀似一圓墩,故將此曰為「圓墩」。隨著階梯而上,又是另一驚奇的發現,在這於民國八十五年竣工的土地公廟下,竟還留著早期先民搭蓋很傳統的土地公廟,即是用簡單的石板搭成一小祀祠(石棚),而所供奉的土地公則是狀似人形的石主,雖然簡陋不過卻充分顯示先民對於土地的崇拜。至於為何土地公沒隨著廟宇的翻修而換成「金身」呢?根據當地人的說法是當初是想將土地公換成「金神」供大家膜拜,但是為了尊敬土地公的意願,當地人連續筊杯都沒應杯,土地公還是喜歡原來的模樣,所以就沒將土地公作一改變。


   其實,在台灣民間的土地神信仰應算是最普遍的信仰之一,除了其具有凝聚社區情感、慰藉人民不安的心靈之外,我們也應從祭祀土地神之中,去感受先民對於土地神祗的崇拜,好好的疼惜大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