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中市大坑文化協會

聯絡電話:(04)-22396843

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  
 
     
 

一、三月肖媽祖-民德里媽祖萬春宮謁祖進香

  在台灣習俗中,農曆三月是媽祖的慶典,唐山客過台灣,帶著媽祖渡過了深惡險峻的黑水溝(台灣海峽),隨著唐山移民的飛黃騰達,媽祖廟的規模及天上聖母的信仰也愈來愈普及,。近幾年,大甲媽祖文化節的崛起,讓媽祖信仰除了宗教外,更包裝了文化的外衣,大坑地區也有媽祖的信仰,其中每年民德里媽祖萬春宮謁祖的過程,可稱為地方一大盛事。

  萬春宮位於台中市成功路,俗稱台中媽祖,建於清康熙末年(1789年),為清朝總兵藍廷珍所建,日治時期,因日本政府對民間信仰的畏懼與壓迫,原廟建築遭日本政府毀棄,廟中文化器具無一倖存,戰後經地方士紳倡議重修,乃為民國三十六年重建完成,但已不復往日之規模。

  依此段歷史考據,民德里媽祖自萬春宮「分香」,可溯自清朝時代,此神像於民間十二爐主輪流供奉,於進香前夕,才請至公廳供里民膜拜,過去進香謁祖的時間行程並不固定,自民國83年起,由現任里長黃榮昌先生倡議,乃成定制,於每年農曆三月,執筊決定進香日期及路線,至今已歷經第十一個年頭,每年進香人數數百人,成為里內民間信仰一大盛事。

  大坑地區有軍功寮一帶的南瑤宮老五媽會,以及大坑、東山里一帶的老四媽會,再加以民德里媽祖赴萬春宮謁祖進香的習俗,湄州媽祖的信仰不僅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深植人心,對整個大坑地區而言,也是多采多姿的。(蔡金鼎撰稿)

 

二、從老四媽談大坑的民俗信仰圈

  大坑對於媽祖的信仰由來已久,大坑人所信奉的媽祖為彰化南瑤宮之老四媽,據老大坑人陳 ? 棋的回憶,以前大坑人 16 歲的成年禮,必定要前往彰化南瑤宮求得香火,俗稱「入香火」,而男孩入伍、退伍等大事,也必須要前往南瑤宮祭拜,以求媽祖保佑平安。老四媽的信仰相傳在清光緒九年即開始,而大坑小角加入老四媽會,雖沒有正式的記載,但應該也是早在清朝即已開始,近年大坑的老四媽會,更在幾位熱心的鄉親奔走下,於民國 89 年成立了「彰化南瑤宮老四媽會大坑角委員會」,組織建全 ( 見附表一 ) ,每年並固定舉辦聯誼進春活動,成員間感情熱絡。

  南瑤宮位於彰化市南瑤路, 現有十個會媽會,即媽祖的分身,分別是老大媽會、新大媽會、老二媽會、興二媽會、聖三媽會、新三媽會、老四媽會、聖四媽會、老五媽會及老六媽會。十個會媽會各有其會員,其會員分布各有一定的範圍,信仰圈極廣 所分佈的範圍包括台中縣、台中市、彰化縣、南投縣 。老四媽會會員分布分為十二大角 ( 如附表二 ) ,大坑為老四媽會豐原角中的大坑小角,信眾主要以大坑、東山兩里的里民為主。

  據南瑤宮誌中記載,南瑤宮香火由前輩楊謙先生於清朝雍正年間自笨港天后宮帶來,遠自清朝初期,南瑤宮信徒約每四年一次,選擇吉時前往笨港天后宮進香,並到南港探望楊謙先輩的後代子孫。但在嘉慶年間,笨港天后宮被洪水沖毀,爾後信徒乃改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。南瑤宮共有十個禡祖會的祖織,輪流舉行進香事宜,老大媽、聖四媽、老四 ? 為第一組,稱為「大媽年」或「大媽四」,而每一個輪流通常正好為十二年,但近來因交通便利,進香活動頻仍,各媽祖會已不再遵守以往慣例,自由舉辦各會的進香活動。

  根據中央研究院林美容教授的研究,南瑤宮媽祖會的成員,早期均以漳州移民及河洛客 ( 河洛化的客家人 ) 為主,而在海口居住的泉州移民則被排除在外,原因當與清初移民之始,漳、泉間的械鬥有關係,而漳州移民及河洛客則藉每一次的進香活動,凝具彼此的團結力,這一項研究紀錄,應證大坑早期移民的組,以漳州與河洛客為主的特性不謀而合。

  

  以往媽祖會的成員多為世襲居多,大坑地區亦不例外,民國 89 年以前,大坑角的老四媽會沒有正式的組織,但成員運作正常,每逢豐原角「著角」 ( 逢 9 年,如民國 69 、 79 、 89 年 ) ,大坑小角必定熱熱鬧鬧的迎接老四媽的巡境,家家戶戶設宴請客,好不熱鬧。早期老四媽會大坑小角會務均為老里長林深淵先生負責,里長過世後,其子林國治亦積極於各項會務,目前的主任委員則為林示耑先生,民國 24 年生,世居大湖巷,為人謙沖隨和,大坑民眾如果有意參加大坑小角的老四媽委員會,可與其直接聯繫 ( 電話: 22390656) ,也希望這項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,能香火不熄的傳承下去。